面对今年以来南京市降水量显著偏少的情况,南京市水务部门积极应对,全力打好抗旱保灌“主动仗”,确保全市90万亩小麦灌溉和130万亩水稻播栽顺利进行。主要措施包括加快灌区改造、强化水源保障和打通灌溉堵点三个方面。
一、加快灌区改造,提升灌溉效率
南京市大力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,以提高输配水效率,保障农业发展。2024年,投资2.9亿元的金牛湖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正式开工,通过改造骨干输配水工程、拆建泵站等构筑物,以及对渠道进行疏通和改造,极大改善了渠道输水能效。同时,新建节水灌溉片区,实现农业用水精细化和效益最大化。此外,溧水区新桥河、浦口区沿江、六合区新禹河、金牛湖、江宁区周岗圩5个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也已提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,总投资达6.05亿元。这些项目显著改善了耕地灌溉面积和排涝面积,为春灌夏种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二、强化水源保障,科学组织引水
面对石臼湖等水源地的缺水情况,南京市水务局通过秦淮新河、水碧桥、红山窑、新禹河等重点泵站翻引长江水,并指导各区精准施策,及时启用多级引水翻水线,累计引调水480万立方米,有效缓解了灌溉用水不足的问题。这不仅保障了农业灌溉用水,也节约了灌溉费用。
三、打通农田灌溉堵点,提升灌溉效能
南京市水务局积极解决农田水利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,通过排查和整改老旧农田水利设施,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,以及对大中型灌区干支渠进行检查和维修养护等措施,疏通农田灌溉“毛细血管”,确保灌溉水能够顺利到达田间地头。同时,在新禹河灌区等地积极探索数字孪生灌区建设,利用科技手段精准调配水资源,实现节水保粮。例如,利用土壤墒情传感器等技术,为灌区定制化灌溉方案提供数据支持,实现精准灌溉,减少水资源浪费。
总而言之,南京市通过多项措施,有效应对旱情,保障了农业生产用水,为秋粮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。这些措施体现了南京市在抗旱保灌工作中的积极性和有效性,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