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场冷空气的光临,终于把南京带进了秋天。在浦口区城南河的两岸,秋天调色盘的主角——栾树,已经“跳”上了秋天舞台的正中央,远远望去,树梢宛如晚霞;但垂柳、香樟等依旧那么“倔强”——葱葱茏茏。
城南河,是南京一条重要的通江河道,也是一条流淌千年的古老河流。眼下,闲暇之时,市民从入江口一路往上,每一步皆可领略美丽河湖好风光。“或休憩于岸边木凳,喝茶聊天,欣赏河湖美丽风光;或漫步在亲水步道,强身健体。每天清晨和傍晚,沿河两岸是来来往往的人。”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。
一幕幕鲜活的画面,正是这条河湖最幸福的底色。而曾经的城南河和南京的很多河湖一样没有逃脱被污染的噩运,蚊蝇滋生、臭味难挡……唤回碧水清波,围绕城南河流域的水环境治理工程持续多年——对沿线12条支流开展系统整治,通过控源截污、清淤疏浚、活水循环、清水补给、水质净化、生态修复等措施,为全流域摘除了“黑臭”的帽子;随后又进一步实施水质提升工程,城南河干流水质则长期保持在Ⅲ类。
外秦淮七里街段曾经因淤泥沉积、污水混入而水质浑浊,如今,水体清澈见底,水草一览无余,成为市民休闲观景的好去处。为推动问题河湖系统、高效、科学治理,秦淮区多次组织治水专家进行座谈论证,最终拿出了控源截污、内源管理、生态修复、长效管理的技术路径,实施系统化精准治理。
月牙湖,曾被市民屡屡诟病,如今已成为黑天鹅的“天堂”,也是白鹭、翠鸟等众多生物的重要栖息地。月牙湖的转变,也是经历了系统排查整治排污口、清理湖底淤泥、实施生态修复等一系列工程,目前湖体水质长期稳定在Ⅲ类水以上,氨氮、溶解氧等主要指标达到了Ⅱ类水标准。
跨江而居的南京水系发达,境内河湖众多。近年来,如城南河、月牙湖、秦淮河等实现“大逆转”的比比皆是。根据环保部门数据,2023年,全市10个国考、42个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五年保持100%;18条主要入江支流全部达Ⅲ类及以上,10条市控入江支流水质达标率100%。
A“源头”追溯 持续改善河道水环境质量
优异成绩的背后,是南京治水的久久为功。近年来,我市举全市之力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,实现水下岸上共治、治标治本同行。
一方面,推进重点河湖水环境持续改善提升。聚焦建成区水体消劣提质,统筹实施运粮河、沙洲东河、紫金山琵琶湖等16项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,打好控源减污、活水畅流和环境容量提升“组合拳”。以正在整治的东风河为例,工程不仅对东风河全线段进行清淤,还通过排口溯源修复11处老旧管道渗漏点,建设并改造16处污水截流设施,有效减少水体污染,推动河道水质提升。
另一方面,围绕雨后溢流污染问题,重点实施暗涵整治和截流设施改造工程。
城市暗涵旱季排污、雨季溢流,是水环境治理持续改善难啃的硬骨头。据介绍,暗涵原来也是明河,随着城市发展,这些河道空间不断被侵占、挤压,逐步被改造为暗涵。发生中雨及以上降雨时,暗涵内积存的混流污水直排入河,管道沉积污物也随之冲刷入河,严重影响河道水质和水体观感。为此,我市实施“清涵、清管”三年专项行动,提出“把暗涵当作明河来治”的工作理念。通过精心整治,内金川河西支、珠西支河等暗涵“重见天日”恢复为明河,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;五一沟等暗涵实现了“涵内整洁、污水纳管、清水出涵”。这一探索不仅成为省内创新之举,也被国家住建部作为典型进行全国推广。
截流设施改造是提高污水系统质效、缓解雨季溢流污染的重要措施。据介绍,在雨污分流不够彻底的情况下,截流设施平时承担着截流旱天污水的功能。但为保证雨天排涝,截流设施必然要在一定的降雨条件下发生排放,此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携带部分污水下河,导致雨天城市内河水质变差。另外,不仅雨水通过截流系统进入污水系统,一些地区的地下水、河水、施工基坑水等也会通过截流设施跑进污水管网,导致污水管网长期“高水位、低浓度”。可以说,随着水环境质量提升要求越来越高,曾经的“功臣”,如今种种弊端凸显。为解决这一弊端,我市在不断完善片区雨污分流改造,推进截流污水源头减量的基础上,探索将截流设施由“粗放大截流”改为“可控小截流”,以有效减少雨污水管网直接沟通串联、互相倒灌,从而精准收纳污水,有效释放雨水外水。在2023年试点后,2024年开始进一步迈开步子,实施南玉带河等8条河道排口截流设施优化改造。
污水收集处理质效的提升是雨季溢流污染削减、水环境持续改善的重要支撑。为此,我市按照每2平方公里划定一个区域的标准,把建成区划定成400个片区,进行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创建,以消除城市黑臭水体、消除污水直排口、消除污水管网空白区。
以建邺区奥体北河和莫愁泵站进水渠片区为例,为不让污水下河,积善新寓、莫愁新寓、茶花里、茶西里等14个小区先后进行了雨污水管网清疏修缮工程。“居民小区排放的生活污水是全市生活污水的‘大头’,且居民小区汇水面积大,雨水径流量大,若雨水排放不畅,就会造成小区积淹水;若雨污混流,会加重污水厂处理负担。城市治水,居民小区历来是源头减排和管控的重点。”一位业内人士表示,通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创建,将进一步畅通污水收集的源头“毛细血管”,为污水“应收尽收”奠定重要基础。截至2023年底,全市共完成338个“达标区”的创建。今年,按照计划再建设16个达标区,占建成区面积将达80%以上。
围绕初期雨水面源污染治理,进一步有效管控雨天溢流污染,我市正积极推进主城区调蓄池规划建设。据介绍,其是实现污水系统晴雨天模式切换、水量分配削峰填谷、雨天溢流污染削减的重要载体。目前已完成相关专项规划编制,正陆续启动秦淮河、金川河等流域的6座8万立方米调蓄池建设。
B驰而不息 不断提升污水处理效能
河湖治理,病症在水里,根源在岸上,关键在管网。记者了解到,河道水质差甚至黑臭的重要原因在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滞后,污水处理能力赶不上污水产生量。
打赢污水治理攻坚战,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,我市持续投入,不断补齐污水收集和处理的短板。
9月24日上午,记者在南站片区创新街看到,七八名工人正在路中央的围挡内忙碌着,“南站区域污水管网属城东片区污水收集系统,经过三轮排查,累计排查污水管道39.2公里,陆续生成了5个项目进行管网整治。”工程负责人乔冠南介绍,截至目前,已经两个项目基本完成,包括创新街在内的另两大项目正在推进。整治方案基于管网缺陷等级,并结合周边桥梁、地铁、道路等市政设施情况,分别采用开挖换管、微型顶管等工艺,“项目建成后,可以提升污水管道及检查井的结构可靠性,进一步保障管网运行安全;也将解决管网功能性问题,打通堵点、畅通排水;还将缓解外水渗入,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质量;另外,还可以整治节点井下游的雨污混接,提升水环境安全,农花河、鞭鞍河就是直接受益的两条河道。”乔冠南表示。
如南站片区一样,近年来,我市主城以江心洲、城北、城东、铁北、城南、仙林等六大污水处理系统为“单元”,分批分片区实施污水主次干管的整改修复。
“整改修复管网缺陷,减少外水进入,是提高污水输送质效、提升进厂浓度的重要措施。”市水务局污建处相关人士介绍,2018年3月,我市选择江心洲系统河西应天大街和城东系统南京南站2个片区试点,通过“物探测绘、水质检测、清疏检测、即查即改”的“四位一体”排查模式,查明雨污错混接、外水入渗、管道破损等影响污水收集系统运行问题。2020年底,主城现有污水管道及关联雨水管道设施完成了排查。2021年起,我市对280公里长的缺陷管道、缺陷检查井、雨污错混接、倒坡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,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,截至目前,已完成209公里问题管道的修复整改。
眼下,我市还正在全力推进江心洲污水系统二通道工程建设,整项工程预计2025年12月完工。据悉,江心洲污水处理厂自1996年建设启用,多年使用下来,污水通道箱涵的部分涵体已出现破损塌陷,箱涵淤积严重。“开建第二通道,将有效防止江心洲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外溢,保证江心洲污水收集系统服务范围内的水环境安全。待第二通道建成投用后,第一通道将启动修缮清淤。未来,两个通道将相互‘辅佐’,可成功实现单根管道检修而系统不减产的目标。”市水务局污建处相关人士表示。
为提升末端处理能力,近年来,我市一批污水处理厂实现了改扩建。
按照计划,今年底,东阳污水处理厂将具备运行条件,运行后,可有效减轻仙林污水处理厂运行负担,减少区域雨天漫溢现象,也将有效收集白象片区、紫东片区的污水,九乡河、衡阳湖、七乡河等一批河道水体环境因此将进一步改善。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,2016年以来,我市扩建和提标改造的污水处理厂超过20座。桥北、城东等污水处理厂扩建规划也正在推进落地实施。到2024年底,全市污水处理能力将达367万吨/天。
C?幸福出发 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
建设“河安湖晏、水清岸绿、鱼翔浅底、文昌人和”的“幸福河湖”,是南京水环境治理的最新目标。按照计划,至2025年底,全市建成区河湖基本建成幸福河湖。
为推动幸福河湖建设,我市研究制定了《幸福河湖建设与评价规范》,围绕河湖水安全、水资源、水环境、水生态、水文化、河湖管理、群众满意度七大方面评分体系,充分彰显“山水城林相映,水韵文脉相融”的南京特色。同时按照南京“南北田园、中部都市、拥江发展、城乡融合”的总体规划,明确了幸福河湖建设的总体要求、重点任务、实施计划、保障措施等。
创建幸福河湖过程中,我市选择经过系统治理,水安全、水环境基础条件较好的河湖,有机融合城市绿道、体育设施、健身步道、文旅驿站等工程项目,让幸福河湖内涵更丰富,载体更多元。同时根据河湖特色和自然禀赋,按照“补短板、创特色”的原则,制定“一河(湖)一单”,开展个性化创建,并采取由专家组审核台账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打分,80分以上评定为市级幸福河湖,90分以上为示范幸福河湖。截至目前,全市已建成461条幸福河湖。
眼下,行走南京,一批“样板”幸福河湖正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。秦淮河流域通过彰显大报恩寺遗址、老门东街区、秦淮河百里风光带等历史文化,融合“文、旅、体、商、艺”,不断提升千年秦淮河文脉影响力,秦淮河全段成功创成市级幸福河湖,并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美丽河湖典型案例;玉带河通过截流沟改造、引补水,构建“水生植物—水生动物—微生物群落”共生系统,实现“有河有水,有草有鱼”;城南河实施国际创意街区周边环境整治项目,打造出滨水绿廊,提升片区沿河景观空间、改善人居环境,成为长江大保护文旅游线贯通的重要保障。
用“河长制”推动“河长治”,目前,全市3000余名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及村社骨干担任河(湖)长、1200余名民间河(湖)长、志愿者,构建了覆盖全部地表水体的责任体系。通过制定“一河(湖)一策”、建立“一河(湖)一档”,将全市域所有河、湖、库及房前屋后的小微水体都纳入河湖长制管理。与此同时,还通过聘用民间河长、企业河长,组织党员河长、学生团体、志愿服务队等,推动社会各界力量来进行河湖的共治共享。
水兴则邦兴,水安则民安,临水又亲水,南京绘就的人水和谐画卷正铺展得有声有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