强风到暴雨,不到四天,接连两大台风登陆,南京经历严峻考验。
9月16日22时前后,今年第13号台风“贝碧嘉”进入南京中南部地区,并以最大10—11级风力,每秒28米的速度维持强热带风暴级。17日6时42分,南京市气象台解除台风黄色预警信号,台风“贝碧嘉”远离南京。
时隔两天,9月19日,台风“普拉桑”再次席卷而来,虽然强度只是热带风暴级,但面对潜在的破坏威力,南京不敢怠慢。
一周之内,接连遭遇“贝碧嘉”和“普拉桑”两大台风登陆,从预警监测到应急处置能力,从社会动员再到城市运行管理,风雨中,南京展现了一座韧性城市的模样。
与风“竞速”,提前备战
9月16日,中秋假期,大多数人还在享受家庭团聚时光,南京市江汉路6号一座楼房里,位于6楼的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气氛紧张,这里正在应对一场防御攻坚战。
当晚,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的“贝碧嘉”,乘着骇人的风声,在上海浦东临港登陆,并一路向西,直冲南京而来。为了这一夜,6楼全员已经紧张了3天。9月14日11时52分,南京市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。作为极有可能与“贝碧嘉”正面硬刚的一线阵地,南京启动Ⅲ级防台风应急响应,各区各单位按照应急预案要求,加强值班值守,落实台风防御各项准备,强化应急处置,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与风竞速,不打无准备之仗。当天下午,包括气象、水务、供电、城管、交通、建委和绿化园林等部门派出力量到南京市防指集中办公。闻令而动、全力应对,此刻开始,这座城市坚信,防御台风要有科学思维,应对工作要全覆盖、无盲点。
科学迎战,首先体现在高效值守上。9月14日晚,南京市防指灯火通明、严阵以待,各成员单位实时汇总一手信息。
比如,气象部门24小时监测预报预警,判断路径、注意风向、追踪动态,为指挥部综合研判提供参考依据;水务部门对水库、在建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排查,落实防汛物料储备情况和应急预案;绿化园林部门对城市行道树、绿化乔木、灌木进行全方位排查并消除安全隐患;供电系统部署监测预警、应急处置和抢修复电等重点工作。
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处长李宗超介绍,各成员单位紧密配合,一方面要负责巡查排险任务;另一方面要畅通“叫应”机制,确保信息直达基层一线,形成“预警、叫应、行动、反馈”工作闭环。面对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,南京紧急撤离转移独居老人、老旧危房、简易工棚、建筑工地、地质灾害点等危险区域超过2.6万人,做到应转尽转、应转早转,严防人员伤亡。
9月15日18时,台风“贝碧嘉”来到上海市东偏南方向约405公里的东海东部海面上,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3级,并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。直面即将到来的暴雨,当晚23时起,南京防台风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。
顶格响应,决战决胜
台风裹挟着暴雨、雷电、积水,对南京而言,这是一次治理“大考”。
9月16日白天,南京市委统一安排各市领导分别联系各区和重点领域,下沉一线检查督导台风防御工作,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。
14时,“贝碧嘉”快速逼近,距离南京仅剩172公里!南京市防指发起“决战决胜”的号令,坚决打赢这场硬仗。
17时31分,南京市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、暴雨黄色预警。
21时30分,高速交警临时关闭南京管区内所有高速公路入口。
22时,“贝碧嘉”进入南京,“南京发布”公众号紧急通告,提示市民足不出户。
在充分预警告知前提下,南京市民大多安心宅家度过台风天。水务、电力、公安、应急抢险队伍则迎风而上,穿梭于城市各处,服务市民群众,处理各类险情。
“我们一前一后两辆警车,护送大家有序通行,大家骑慢一点。”9月16日21点30分,南京公安交警支队六大队民警维持过江非机动车秩序。受台风影响,南京所有高速入口关闭,南京长江大桥也临时封闭。为保障市民过江通行,交警利用警车护送非机动车通过大桥。截至当晚零点,先后有四批次210余名群众被现场执勤民警安全护送过江。
更多的暖心行动也在这座城市同步上演。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加强重要输电线路、变电站、地下配电站房等运行情况监测和风险管控,落实排涝站、非直供老旧小区等重点用户的提醒告知,最大限度保障民生用电;南京市园林部门组建36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41支志愿者突击队,从加固支撑到消险修剪,从应急抢险到清理断枝,全力以赴开展城市绿化抢险救灾工作;南京公路集团强化联防联动,协同交警、交通执法、海事、航道等部门合作清理疏通路面易积水路段的排水沟、急流槽、泄水孔等重点部位,细致检查沿线设施,及时消除全线道路交通安全隐患……
此次防抗台风“战役”中,南京各板块、各条线累计出动人员约7.3万人次,他们不舍昼夜,成为保障群众安全的“主心骨”,为迎击强台风筑起一道道“安全屏障”。
风雨过后,重归美好
9月17日6时42分,南京市气象台解除台风黄色预警信号,7时起,南京结束防台风Ⅱ级应急响应。
17日上午9时许,南京地铁发布官方消息,全市地铁线路线网全面恢复正常运营;南京有轨电车1号线(河西线)、2号线(麒麟线)于当天7时同步恢复运营,高速公路一并解除特级管制;全市103处旅游景区重新对外开放……风雨过后,城市快速恢复正常运转。
台风前脚刚走,大家耳畔大多传来对天气的议论,鲜有对城市积水的吐槽。来自南京市防指的数据显示,在“贝碧嘉”影响下,16日6时至17日6时的24小时内,主城区、浦口东北部、江北新区南部、主城区中西部、江宁、溧水出现大暴雨,其他地区以暴雨为主,南京全市平均雨量达99.6毫米,最大为176.0毫米。
“为了应对台风强降雨,我们抢在‘窗口期’强化工程调度,提前预降了河湖水位。”李宗超介绍,按照防洪排涝预案和实时水雨情,南京市水务部门提前预降了秦淮河、滁河等主要行洪河道水位,中型水库水位预降至汛限以下约30厘米,预降内秦淮河等城市内河水位,累计排水量1026万方。
严防内涝的背后,更为重要的是厚植城市“海绵”底色。所谓海绵城市,是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,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“弹性”。近年来,南京市水务部门以水环境治理为契机,为容易出现积淹的老旧小区疏通雨水管道,通过控源截污、溯源整改、结构修复、清淤疏浚等方式削减雨季溢流污染。
极端天气趋多趋强,对提升城市防洪抗旱标准、增强城市韧性提出了更高要求。记者从南京市水务局了解到,今年南京将持续推进防洪排涝工程建设,优化特大暴雨南京城市防洪排涝预警调度模型,加快污水管网及处理设施建设,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风雨过后见彩虹。南京,重归美好。